2)第九十五章 重大的突破_深空球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地异常清楚,将这些社团分区域的处理,再通过一种微妙的方式进行整合,就能清晰地描述湍流问题。

  这种成就感仿佛整个人打了鸡血一样,在云端飞舞。

  也顾不得睡觉,随便在餐厅里吃了一点早餐,张远带着自己一晚上的成果,兴奋地展示给丁兆东院士看。

  “有不错的想法了么?”

  丁院士看到这张图的第一眼,眉头紧皱,“这是什么?”

  “是的,您看,这是一个神经网络的转化结构……”

  但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听着张远的诉说,丁院士开始变得激动起来。

  他的嗓音开始情不自禁变大,“你这个想法的确非常好!但是,我总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张远又问道:“……的确还有几个大问题,如何将这种方法推广到拓扑复杂曲面?如何实现全局方法?”

  丁院士思索片刻,斩钉截铁地说道:“想要联系分析与拓扑,可以尝试着使用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调和微分可以看做是一个光滑的矢量场。”

  “……然后保持上同调类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问题。”

  两人一直狂热地讨论了六个小时。

  丁院士很忙,经常会有人打电话找他,结果今天一谈到兴头,全部都推掉了。

  因为他真正意识到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突破。

  到最后,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大胆地尝试!就算最终方向是错误的也不要紧。其他的工作你暂时也不用做了,所需要的实验我会帮你申请,全力研究这个问题吧!”

  张远从房间里出来的时候,那种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心潮澎湃的感觉,让他整颗心如同核聚变的火光一样,熊熊燃烧起来!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捕获神秘森林中的猎物。

  严格意义上,上一次的论文并不能算。因为所有的灵感都是父亲提供的,但这一次不一样了,主体是自己把握住的。

  张远握紧了拳头。

  加油!

  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整个写论文的过程很困难,就算清楚了大方向,还是有无数的细节问题需要搞清楚。如果不是使用电子稿,而是纸质草稿纸的话,张远估计,这些废弃的草稿纸堆起来比自己整个人还要重。

  再加上,湍流问题是实质性的问题,必须要通过真真切切的实验,才能论证一个方案的好坏。否则,就算口头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人会相信。

  但地球时代号上边的实验条件不怎么样,就算张远的方案再好,也不可能拿母舰的核引擎来做实验。所以,最重要的等离子湍流实验,暂时做不了。

  等离子湍流不能做,还有各种其他的湍流,譬如说管道流体实验,这些并不成问题。

  当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实验室中响起了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

  实验结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完美。

  “……很不错的结果,即便不是等离子湍流实验,这份成果,也已经足够伟大了!”丁兆东教授带头鼓掌:“恭喜你!”

  亲眼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说不激动是不可能的,他脸上微微带着一丝红晕,“等离子湍流实验,可以发送回去,让地球上的科学家去检验。我相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