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一章 刘备的时机_寒士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精兵,这可等于狠狠地剁了他心头一块肉。不过,孔融此人凡事以大义为先,从他小时‘孔融让梨’的典故,就可看出此人心胸广阔,非是自私之人。

  “文举如此大义,若备再是推辞,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不过曹操麾下猛将如云,夏侯兄弟、曹仁、曹洪、于禁、乐进皆是万人敌。还望文举再借太史慈一行。”

  孔融听刘备答应当下一喜,不过后来又听刘备提起这太史慈,不觉就沉吟下来。孔融顿了顿,有些为难说道。

  “玄德不知。其实太史慈并非我麾下之将。他来救北海之危,全因我近年多有照顾其家内老母,他为报大恩,因此而来。”

  而在一旁一直少有的糜竺听罢,便是笑道。

  “如此简单。如文举所说,这太史慈乃是一孝义之人,不妨请他过来一谈。某虽不才,但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当能将其说服。”

  糜竺一族世代经商,糜竺从小耳渲目染,口才甚是了得。孔融想了一阵后,颔首答应,说了一句稍等片刻后,便是离开去寻太史慈。不一会后,太史慈随孔融过来,糜竺先是对其深深一拜,太史慈不知糜竺意欲何为,但却不敢随意受此大礼,连忙扶起糜竺。哪知糜竺硬是不起,太史慈怕弄疼了他,只好问他此举何意。糜竺当下便将徐州之难,细细说出,然后再请

  太史慈出手相助。其实太史慈在半月前,已接到他的同郡之友扬州刺史刘繇的书信,说孙坚势猛,麾下无大将可挡,唤他去助。太史慈原本已有意奔赴扬州,但因北海之事一再拖延。

  “子义,还请听某一言。凡是皆有轻重缓急,刘杨州坐拥一州之地,麾下有精兵无数,孙坚虽猛,但不过也只能起一郡之兵,如何能得以破得扬州。而徐州,正临曹操十万精兵,危在旦夕,还望子义先救徐州!!”

  糜竺说毕,身体再屈,而刘备和孔融相视一眼,亦同时拜请。三人都是身居高位,享誉盛名,太史慈一时乱了分寸,不敢推辞,又听糜竺说得是理,只好答应。

  孔融、刘备、糜竺听罢皆是大喜,连称太史慈大义。而在刘备的心中,更是喜意非常,太史慈之勇,毫不损色于潘凤、张飞,比之华雄更胜其一筹,若能得之,他便能再添一员大将!

  此时,太史慈并不知刘备对他,已起了收服之心。他拜别几人后,回去家中先和其老母辞别,然后再收行行装,准备随刘备去救徐州。

  太史慈离去不久,孔融便唤来兵士,通知各部人马为刘备准备,那一万精兵和行军的粮草辎重。待一切准备完毕,已是次日晌午时分。孔融领着北海一众文武,亲自送刘备、糜竺等人出城。刘备、糜竺和孔融叙礼过后,便领约一万八千万精兵和二万新降贼子赶赴徐州。

  却说到了约定之日,曹操领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