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7章 缺银子的大明经济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车和畜力的这个时代,或许这条路能使用上百年也说不定。

  至于为什么朱由检会记得这么清楚,这还得靠前世扶贫时为村里修建第一条水泥路时的经验。

  村里没有足够资金请人,所有只有村民手把手的来忙和,而朱由检这种人自然是看不过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忙碌的,自然也会帮忙。

  加上谈下项目时,他特意了解了一下混凝土铺设路面的等级,所以才会记得这么清楚。

  “承恩!这条路的造价和户部给出的造价,差了多少?”

  朱由检望着这条道路,心里倍感骄傲的同时,也不由询问起了王承恩,而不等王承恩回答,一人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全长二百五十四里,宽两丈,户部给出的造价是每里四百两,经过吾改进过后,便只需要三百六十两了。”

  “因此,此路建设下来,一共花了朝廷九万一千四百四十两银子。”

  自豪的声音响起,而朱由检转身看去,赫然是“昂首挺胸”的朱由校。

  见到对方,朱由检露出笑容道:“倒是忘了哥哥才是这路的总设计师了。”

  “总设计师?”朱由校挑了挑眉:“这称呼不错。”

  说着,朱由校看了一眼自己的“杰作”,背着手很是自豪的点头道:

  “这种路不错,坐着马车也不颠簸,一个时辰居然能跑六十里,若是我大明都用上这种道路,那兵马调动起来倒是轻松多了。”

  “呵呵……”朱由检闻言苦笑,随后才说道:

  “虽然这么说,但是哥哥别忘了,只是这一条路,就用光了北直隶近一年的水泥储量。”

  说起水泥储量,朱由检也是觉得有些头疼。

  他是不想让大明百姓在水泥场工作的,因为粉尘环境工作下会减少寿命,并且会患有尘肺病。

  因此,水泥场一般是使用囚犯和罪犯来进行生产。

  这在南方倒是还不错,毕竟旧港、交趾地区有数百万“罪犯”,其中有四分之一参与水泥场的劳改,轻轻松松的就能年产出一千二百余万石水泥,足够铺设近三千七百里道路。

  可水泥场到了北方就有点不太行了,因为大明还需要开拓,因此除了早前俘虏的套虏囚犯,以及触犯《大明律》必死的囚犯外,在北方并没有多少人可以供大明作为劳工使用。

  从天启六年到眼下,北方的水泥场只建立起三百七十二个,平均每个工场有五百囚犯,年产二百六十余万石。

  其中有近二分之一的产量在北直隶,而北直隶积攒一年的一百三十几万石水泥,都砸在了这条水泥路上。

  换算过来,大明的水泥年产量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吨,差不多是一九二十六年美国十四分之一的产量。

  只是,这种换算方法其实并不代表什么。

  因为大明能保持这样的产量,是建立在有大量牵扯囚犯劳作的情况下,是建立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