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章两场谈判---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月3日下午,战斗结束后,太湖水面依然是忙碌的景象,这是西山岛上的龙帮正组织渔民打捞沉入湖底的枪支弹药。

  捞出一支步枪或一挺轻机枪是一银元,重机枪是两银元,弹药另算。

  太湖水深多数才两、三米,湖边的十三、四岁的孩子都能下水,所以从西山岛和东山半岛就能组织上千渔民和十多岁的孩子下水打捞。

  事实上,估计能捞上五、六千支步枪(加上机枪)就不错了,这样大的湖面肯定有些武器落水后是无法找见的。

  徐远山还是发愁的另一件事,就是伤员太多,不是自己部队上的战士,而是昨晚上发生在东山半岛的夜战及上午的战斗,有近千的88师伤员,这些都是愿意留下来的士兵。

  好在西山此前就建立了一个野战医院,除了在上海找来几个医生,西北红军第二批支援的骨干里还有两名正式医生和三名徐远山的最小弟子柳依依、赵石尔和徐医参。

  除了这几个骨干医生,野战医院还有近二十名护理人员。

  但这远远还不够,从昨晚他们开始就医治伤员,白天轮换休息,下午东山半岛的88师两个团投降后又转交了大批伤员,就连徐远山也去帮忙了。

  仗打完后,徐远山才有些后怕,如果这场战斗提前两、三个月,估计就是一个烂摊子,好在给他五个月的准备时间。

  徐远山自认不擅长政治,只不过掌握一些后世先进技术,只知道后世沿海工业依靠的是产业链、交通便利及开始的来料加工的业务发展起来的。

  现在他已经在沿海收购了一家望远镜制造小厂,利用沿海的产业链采购材料组装生产各类瞄准镜,大部分是发到泰国的公司。

  在他明确知道在后世无法搞来大批先进武器后,就考虑将来土共部队遇见日军的炮楼怎么办、遇见日军的坦克怎么办、遇见日军的飞机又怎么办。

  经分析后,只能走自己研发的路子,就是后世技术、精密电子配件和民国的炸药、粗材料结合生产出相对这个时空来说的先进武器。

  不过,要研发就必须有合适的基地和试验性的战场,这是他选择太湖西山的初衷。

  当然,原时空的南京大屠杀始终是他到民国后的一个阴影,他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但如果在旁边做些准备,尽自己一把力能多救几个人是几个人,否则在他心里是永远的痛。

  徐远山因为和调查统计局特务斗一场,他亲自进了民国时空的南京城。

  这才知道后世所说的南京打巷战真是无稽之谈。

  南京城超过两层的房子,寥寥可数,房子结构绝大多数是单砖墙,而且还很破旧,不说飞机炸弹和炮弹了,就是多几枚手榴弹爆炸都能震塌房屋。

  南京不是钢筋水泥的斯大林格勒,绝对打不了巷战。

  按照徐远山了解到的资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