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五章石原莞尔战略和战术失误---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防守西线徐远山借数量巨大的煤矿工人进行扩军,还用了公审大会方式替矿工报仇,又经过多日思想教育,迅速让这些煤矿工人新兵归心并形成了一定战斗力。

  这在解放军不缺武器弹药情况下,非常难得,作战能力低一些不要紧,多打几仗就出来了。

  防守东线北镇县和盘山县的黄克诚,虽然不像徐远山一下子得到五万多的煤矿工人,也收拢了这两个县其它类型矿山工人两万余人,当然这点人是不够的。

  所以黄克诚只能出奇招了。

  黄克诚无论在红军时期还是解放军时期,都是土共军队里难得全才的高级将领。

  原时空的土共革命历史,能文能武像他这样水平的解放军里还真不多:抗战时他先是与徐海东搭班,因徐海东病重他是旅长和政委一肩挑,后来344旅被中央划给新四军,成了新四军战斗力最强的第3师(王牌军39军前身),任师长兼政委。

  抗战胜利前,黄克诚是第一个向土共中央建议向东北派兵,中央批复同意后率新四军第三师赴东北,后黄克诚任东野副司令员、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东野入关后先任天津市委书记,后任湖南省委书记;抗美援朝开始后,又被中央军委急调任总后勤部部长,指挥建立起打不垮炸不烂的志愿军后勤补给线;最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中纪委常务书记。

  从上述可看出,土共革命事业中黄克诚不仅有波澜壮阔的一生,而且还是最大幅度的跨行。

  现在如果不是黄克诚参加东北战役,在关内战场是足够领军一个集团军的,因此他虽然担任第六野战集团军副司令协助司令员杨靖宇,但独领一支十万人马面对五十万日军,也足够体现土共中央对他的重视。

  黄克诚除了有战略眼光外,战术细节也是强项,东线要增加兵力,又要增强新兵战斗力,那就需要更多兵源,然后多中选优。

  所以,黄克城使出了大炮招兵的奇招。

  他派出炮兵师和步兵师的炮兵营、装甲营在步兵配合下,对北镇、盘山两县南北五十公里范围内进行武装大游行,摧毁所有日本的基层政权,建立土共基层组织。

  东北因为实施“集团部落”,归屯并村,集中管理老百姓,这下就给解放军省了许多事情。

  当一个大集团部落土围前面摆放着解放军十几门重炮和几十门迫击炮时,部落里所有人直接就跪了,打开木门让解放军接管,而炮兵部队在步兵配合下又直接奔到下一个部落……

  东线黄克诚就是用这种方式,一日之间就使三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全变成了红色,涉及六个县四百万人口。

  如此军威和武备展示下,与日本人有仇的东北大汉听说解放军要招兵,自然就有许多人想参加。

  所以到16日,要参加解放军的东北青年就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