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北战场的态势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不是此次吸取了去年会战的教训,无论前线在吃紧,关东军在整个南满纵深,也保持了庞大的兵力。自此次战役打响,关东军在沈阳城以及周边的辽阳和鞍山,部署了整整三个师团的兵力,作为沈阳以及外围的警戒部队。

  同时沈阳的东西两面,以及正面纵深也部署了高密度的兵力。在抗联穿插部队打过抚顺后,又立即紧急从前线,抽调回三十多门的八八式高炮,部署在去年会战结束后,在沈阳东西两线修建的筑垒地域,作为反坦克炮使用。

  以密集的反坦克火力再加上肉弹攻势的威力,击毁了抗联突入到沈阳城郊东陵地带的三十余辆美制m三轻型坦克,以及几十辆半履带车。再加上抗联投入的兵力不足,持续攻击力度不够,才终于让关东军遏制住抗联的攻势,恐怕梅津美治郎要再一次搬家了。

  这次突袭的后果,让关东军一改之前在东北战场上,与抗联之前相互有攻有守的整体态势,改为全军收缩防守,并明显加强了部署在法库、开原、西丰、铁岭三角地带的二线防御。以两军之间的筑垒地域为依托死守不出,同时大幅度增加了在辽东山区的防守兵力。

  但面对偌大一个辽东山区,以及抗联不断的以坦克搭载步兵,采取小范围的浅纵深迂回穿插。与偶尔采取在空中掩护之下,从并不适合坦克作战的山区为出发基地,突然大纵深穿插,直奔关东军战略重点目标和城市相结合的战术,关东军使劲浑身解数,却苦无应对办法。

  只能不断的在东部山区,一切抗联坦克可能通过的地区,花费巨大代价改变地形。并在一切能够构筑反坦克壕的地方挖掘反坦克壕,并拼命的加强反坦克火力。在反坦克炮实在不够用的情况之下,甚至大量采取的肉弹战术,以对付抗联的坦克劈入战。

  美制m三坦克虽说装甲薄弱、体型过高,但无论缺点再多,可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其越野能力和机动能力相当的出色。虽说作为一种坦克不可能爬山,但出色的越野和机动能力,让其即便在辽东山区特殊地形之下,能够通过的路线还是不少。

  在东北战场东线作战之中,除了使用t三四坦克作为浅纵深穿插的主力之外。经常利用这种轻型坦克的出色越野能力和机动能力,从辽东山区数不清的山间小路,以及冬季干涸或是封冻的河床作为通道,由东向西突然来一场大纵深的穿插。

  尽管这些m三轻型坦克因为装甲薄弱,再加上汽油发动机惯有的缺陷,在穿插战之中损失不轻。在沈阳外围战场上,一次性就被日军利用筑垒地域为依托,平射的高射炮击毁了三十余辆,相当于损失了一个整编营。但这种战术也让日军,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侧翼的威胁。

  只不过这种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