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放长线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对手不一样,中国军队在战术上的态度高度一致,从黄峙博到基层官兵,都知道进攻是取胜的捷径。

  只是,如何进攻却是个问题。

  凌晨的战斗结束前,腾耀辉就启动了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利用日本空中自卫队遭受重创的大好时机,集中海空兵力,对正在冲绳岛附近徘徊的日本舰队发起突击,争取在一次空袭之后瓦解日本的制海力量。

  显然,腾耀辉是一个灵活多变的指挥官,不会局限于已有的作战计划。

  虽然在此之前,特别是在制订海空联合作战计划的时候,腾耀辉一再强调,应该由舰队来夺取制海权,让舰队获得实战机会,从而检验海军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否正确,但是在机会面前,腾耀辉没有墨守陈规,而是迅速改变想法,采纳了由杨禹方提出的备用方案,即由航空兵决胜负。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按照腾耀辉的判断,只要用上了一切进攻力量,歼灭两支日本护卫群的把握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对此,杨禹方也非常自信。

  按照他的部署,将由配备了电磁弹头的战术弹道导弹发起首轮突击,力争用电磁战瓦解日本的防空力量。

  虽然二部已经获得可靠情报,日本紧急购买了一批电磁对抗系统,对已有的F-22A战斗机进行改进,而且已经有部分F-22A完成了改进,并且部署到嘉手纳,因此全面电磁战不可能摧毁所有制空战斗机,但是高强度的电磁战,足以压制日本的防空系统,使得以预警机为核心的指挥与情报系统瘫痪,从而粉碎日本的防空网,为扫除F-22A构成的障碍打下基础。

  当然,电磁打击的目的只是夺取局部制空权。

  只要能够瘫痪日本的防空指挥系统,就能获得局部制空权。至于击落多少F-22A,并不是取胜的关键。

  真正的价值是,让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机顺利完成任务。

  因此,电磁打击之后,携带反舰导弹的轰炸机与战斗机将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对日本舰队发起攻击。为此,杨禹方调集了两个师的轰炸机、空军的一百二十架战斗机、以及海航的八十架战斗机,分两个波次发起进攻,总共投入一千二百枚反舰导弹,足以形成四次以上的饱和攻击。

  如果日本战舰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那么一百二十枚反舰导弹就够了。

  为了保险起见,杨禹方还安排海航的四十架J-11C执行凌空轰炸任务,即在反舰导弹攻击之后,由携带制导炸弹的战斗机飞到战场上空进行补充轰炸,确保把所有日本大型战舰送到海底。

  如果潜艇机动到位的话,潜艇也将参与作战行动。

  在三重保证下,两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护卫群不完蛋才是怪事。

  可以说,真要放开手打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